白龙头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苦芥菜、苦菜(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),野莴苣(《杭州药用植物志》,苦麻(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),驴干粮、苦马菜、野大烟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。
山莴苣
扫一扫,手机浏览
-
-
微信分享
- 更新时间:2022-09-18
异名:

山莴苣的功效作用:
清热解毒,活血止血。主治咽喉肿痛,肠痈,子宫颈炎,产后瘀血腹痛,崩漏,疮疖肿毒,疣瘤,痔疮出血。 1.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:“茎叶煎服可以解热;粉末涂擦可除去疣瘤。” 2.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清热解毒,活血祛瘀。主治扁桃体炎,阑尾炎,子宫颈炎,产后瘀血作痛崩漏,痔疮下血,疮疖肿毒。” 3.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:“治乳腺炎。” 中药材山莴苣
山莴苣的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9~15g。外用:鲜品捣敷。
山莴苣的宜忌:
山莴苣的选方:
1.治子宫颈炎:山莴苣30g,猪膀胱1个。水煎,分3次服。(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) 2.治扁平疣(瘊子):山莴苣全草研末,醋调涂患处。或用鲜草的乳汁涂患处,保持到翌日再洗掉重涂,连续数日则疣瘤脱落。(《东北药用植物》) 3.治肺结核咯血:山莴苣10~20g。水煎,久服。(《怒江中草药》)山莴苣
山莴苣的基原:
为菊科莴苣属植物山莴苣的全草或根。
山莴苣的原植物:
山莴苣 Lactuca indica L. 二年生草本,高90~120cm。茎无毛,上部有分枝。叶互生,无柄;叶形多变化,条形、长椭圆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基部扩大戟形半抱茎,不分裂到羽状或倒向羽状深裂或全裂,裂片边缘缺刻状或具锯齿状针刺;上部叶变小;全部叶有狭窄膜片状长毛。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宽或窄的圆锥花序;每个头状花序有小花25个,舌状花淡黄色或白色。瘦果黑色,每面仅有1条纵肋,喙短而明显,冠毛白色。花果期9~11月。 生田间、路旁、灌丛或滨海处。除西北外,几广布全国各地。
山莴苣的采收加工:
9~10月采收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山莴苣的药性:
苦,寒。 1.《救荒本草》:“味微苦。” 2.《河北中草药》:“苦,寒。有小毒。”